【330故事館】父母懊惱親子衝突頻發生   練習靜觀緩和家庭關係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3/02/15 18:05

最後更新: 2023/02/15 18:06

分享:

分享:

父母懊惱親子衝突頻生,練習靜觀緩和家庭關係。

砰!家怡一手把桌上的作業本掃落地上,怒瞪著一旁的浠浠。浠浠低著頭,眼淚一湧而出,開始放聲大哭。家怡即破口大罵:「你好收聲喇!」

最新影片:

自浠浠升小學後,幾乎每一次教導浠浠做功課的時候,家怡都會因失去耐性而喝罵浠浠,過後卻感到十分愧疚。同時,家怡亦因為跟丈夫於教養上有所分歧而頻頻出現衝突,夫妻關係急轉直下。

作為父母,總想把孩子教導好。可是,照顧孩子的時候,難免有情緒來襲的一刻,家長容易進入「生存模式」,以「戰鬥 - 僵住不動 - 逃跑」其中之一種方式作出即時反應。面對親子衝突的時候,有些家長或會一走了之,有些會無言以對,有些則會破口大罵,甚至動手,讓家長們感到無助、自責、或懊惱等。可是,親子衝突仍日復一日的發生,衝動式管教越來越容易出現,逐漸形成自動化反應,進而影響了一家人的關係。

與不少父母一樣,即使家怡參考了很多親子書籍,上過了不同的教養講座,苦尋終極親職戰略,依然感到十分困惑。

其實問題不一定出於所採取的管教技巧,反而取決於家長能否覺察這種衝動式的管教,留意當下自己及孩子的需要,繼而作出合適的回應。家長通常是最了解或熟識孩子的人,往往卻因為日積月累的親職以及打理家中大小事務的壓力,長期處於「行動模式」,未能轉換「同在模式」,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自動化反應。

靜觀是指有意識及不加批判地留意此時此刻。練習靜觀,有效幫助家長提升覺察,於衝突發生時能夠留意自動化反應的出現、自己的需要、和對方的需要,然後選擇有效的回應,減輕親職壓力,並改善與孩子及家人的關係。

家怡剛開始接觸靜觀時,曾覺得疑惑,究竟觀察著自己自然的一吸一呼,跟親職大法有何關係。然而,靜觀是需要抱著初心不斷練習才能養成的一種態度。家怡帶著好奇心,盡量維持每天練習靜觀的習慣。即使未能進行45分鐘的正規練習,家怡亦至少將靜觀的元素加入日常的活動,如刷牙、洗澡、步行、飲食、或家務等。數星期後,家怡發現自己開始能夠察覺情緒升起的一刻和想發脾氣的衝動,盡管未能百分百有效地回應當下的狀況,破口大罵或拍枱的情況已大大減少,跟浠浠和丈夫的關係亦有所緩和。

近年坊間有不少有關於靜觀的推廣,包括針對親職壓力的靜觀課程,網上亦有不少聲音導航可供參考。家長們不妨跟家怡一樣,好奇一下如何以靜觀於情緒風暴中得到解脫吧!

靜觀聲航:「新生 ‧ 330 newlife.330」 https://newlife330.hk/?section=3 

參考書籍:《靜觀親職:在充滿事務的世界中,尋找存在的空間 》(中文譯本) https://www.nlpra.org.hk/TC/pub/book#fstb

撰文 : 張敬斯博士 新生精神康復會臨床心理學家